
ASG CZ P-10 C GBB – CZ風格 擊針擊發設計 不讓Glock專美於前
Apr 17. 2025
喜歡 Airsoft 的玩家都不陌生,手上好幾把 Glock 完全不意外,甚至同款 Glock 還有個幾把不同廠商做的,Marui、VFC、UMAREX 等,CZ P-10 C因為長度及擊錘設計,常常被拿來與Glock 19做比較。然而,在真槍的世界,CZ 在射擊比賽中獨霸一方。著名的 Shadow2、CZ 75、P-07、P-09,CZ 公司對於射擊中各種微小的細節掌握,成就他們在精準射擊領域的地位。CZ P-10 C 是 CZ 公司延續他們對於射擊專業的優勢,開發出具有 CZ 優點又類似於 Glock 的 striker-fired pistol。P-10 C 如同 P-07、P-09 一樣,具有寬大的板機護弓,以便於各種情境下使用;幾近完美的握把弧度,在扎實的後座力下仍舊能讓整個手掌牢牢地包覆住握把,加上握把紋路,射擊時更加穩固。真槍中,P-10 C 扣板機的手感是很多人喜愛的,多虧了雙側的扳機連桿,整個使用體驗感覺更加扎實、穩定且令人安心。
因此,如同 Glock19 般的緊緻型外觀、如同 Glock 般的 striker-fired、如同 Glock 般的輕量化聚合物槍身,卻擁有 CZ 射擊手感上的所有優點,很難讓人在眾多槍款中不想選擇它。而捷克、波蘭、馬來西亞,乃至於近期的台灣調查局,都選擇 CZ P-10 C 作為防衛武器。
ASG 擁有 CZ 授權,從 CZ 75 系列一直生產到 P 系列,ASG 的 CZ Shadow2 也同樣受到 IPSC 玩家喜愛。幾年前就說著要做 CZ P-10 C,嚴苛的測試要求卻讓這把槍到了 2023 年年底才浮上檯面。彈匣要有穩定的出氣,集彈表現也有要求,而滑套、後定卡榫等料件要有足夠的耐用度。
ASG CZ P-10 C GBB 參考 MARUI Glock Gen3 系統來設計,採用 Ø6.01 鋁內管,70° Hop-up bucking 是雙系統表現下的最佳選擇。環境溫度 25° 下能順利打完近 2 個裝滿 BB 彈的瓦斯彈匣。不管是針對 P-10 C GBB 設計的飛機結構,或者覆進簧桿的簧力及緩衝的調整,如同真槍般也處處充滿細節。
而 CZ P-10 C 的保險機制與大多數的 Glock 相同,位置在板機護弓前的槍身上,非常隱蔽。
卸下滑套的方式也與 Glock 一樣,將滑套釋放件雙邊一同往下拉,將滑套向前卸出。真槍會附 3 枚不同尺寸的握把護片,ASG CZ P-10 C GBB 完全仿照真槍,氣槍上安裝上 M 尺寸,另外會附上 S 以及 L 的握把護片,
完全比照 CZ 公司對於人體工學的執著,持槍手感相當舒適。
ASG 卻隨槍推出幾項有趣的改裝件。
首先是雙邊卸彈匣鈕,原槍配備的是單側凸起帶有紋路的卸彈匣鈕,改裝件則是雙邊都凸起且帶有紋路。只要將卸彈匣鈕上方的小 pin 由滑套無刻字面向有刻字面敲出,即可取出更換。另一個非常實用的配件是 DOCTER/RMR Optic Ready Plate,兩種內點鏡鎖點可搭配市面上大部分的 DOCTER 和 RMR,只需要鬆開罩門上方 2mm 六角螺絲,即可將罩門卸出,換成轉接板。ASG 也有推出帶螺牙的戰術外槍管,常見通規逆 14 牙,相當便利。
在拆卸時要特別注意覆進簧導桿卡住滑套中間的緩衝塊,建議拆卸 Hop-up 座連同槍管前,先將緩衝塊卸下來。
在沒有任何改裝下,環境溫度約 25°,有效射程大約 25m,最大射程大約 30m。ASG 仍野心勃勃,希望能讓準度與距離都有更好的表現。
目前 ASG 推出的版本有四款:CZ P-10 C 版本及 CZ P-10 C OR-OT 版本,兩種皆有黑色及 Two-tone 黑沙色。外觀上佔盡授權槍的絕對優勢,細節及刻字皆和真槍一模一樣。有些人會詬病拋殼勾附近的 ASG 商標,但往好處想,各國法規日新月異,這是避免被誤會當成真槍的鐵證。
有幾個小地方可以注意的是,ASG CZ P-10 C OR-OT 版本上配的內點轉接板要直上內點鏡的話,必須安裝 ASG 自家的內點鏡,因為要吻合轉接板上 4 個凸點的關係。但如果願意的話,將 4 個點磨掉就能通用許多。另在上彈匣時,特別是瓦斯彈匣,需要比較大力拍上去,彈匣卡榫才能更確實地卡住。如果覺得麻煩,或擔心掉彈匣,可以考慮將底板蓋的兩個凸點磨掉,一切就很完美了。
最後,很多玩家一開始在等瓦斯彈匣,最後卻愛上 CO2 彈匣射擊時的後座力。我們還是要淋漓盡致地把玩這把槍,附上正確的灌瓦斯方式。當然,隨意灌也行,但如果想假掰一下很專業,節約點不要灌到外面,歡迎參考一下我的方式。